隨著醫療科技和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醫學也開始從單一的醫學模式向多元化的醫學模式拓展,精準醫療將成為醫療的主流方向。我院緊扣時代脈搏,把握大勢,在蒙東地區率先引進PET/CT,填補了蒙東地區核醫學領域的空白。
2019年8月9日,PET/CT開機儀式暨博士專家工作站揭牌儀式在我院門診大廳舉行,儀式由黨委書記張信偉主持,赤峰市政府副市長李艷茹、赤峰市衛健委主任孟和巴特爾、中國醫師協會核醫學醫師分會會長王鐵、中國醫師協會核醫學醫師分會第二屆會長田嘉禾、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第九屆主任委員李亞明、中國醫師協會核醫學分會候任會長安銳、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石洪成、中國醫師協會核醫學醫師分會副會長劉甫庚、上海市核醫學質量控制中心主任劉興黨教授及其團隊、中華核醫學分會放射性藥物組副組長張錦民、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核醫學科榮譽主任吳翼偉、內蒙古醫學會核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王雪梅教授及其團隊、內蒙古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王杰及我院班子成員等領導和來賓出席了儀式。PET/CT是PET掃描儀和先進螺旋CT設備功能的一體化完美融合,臨床主要應用于腫瘤、腦和心臟等領域重大疾病的早期發現和診斷。是PET與CT的完美結合,由PET提供病灶詳盡的功能與代謝等分子信息,而CT提供病灶的精確解剖定位,一次顯像可獲得全身各方位的斷層圖像,具有靈敏、準確、特異及定位精確等特點,達到早期發現病灶和診斷疾病的目的。PET/CT不僅可快速獲得多層面斷層影象、三維定量結果以及三維全身掃描,還可以從分子水平動態觀察到代謝物或藥物在人體內的生理生化變化,用以研究人體生理、生化、化學遞質、受體乃至基因改變。在早期發現腫瘤的原發、轉移和復發病灶等方面具有絕對優勢,堪稱追蹤腫瘤的“生命雷達”。
儀式上,孫義院長發表講話,他指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落戶我院并廣泛應用,實現了外科手術的精準、精細、精確;依托藥學實驗室開展的治療藥物監測和基因檢測技術,協助臨床醫師判斷藥物的臨床效果,給予患者個性化用藥指導,實現了內科藥物治療的精準化;我院在全區率先成立了精準醫學診斷實驗室,可覆蓋全基因檢測,能夠做到腫瘤的早期發現和診斷、精準判斷腫瘤分型、指導腫瘤患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預測耐藥和臨床復發,實現了腫瘤診斷、治療、預后的精準化。PET/CT的投入使用,使我院的診斷治療技術“如虎添翼”,為我院檢查的精準提供了強大助力。標志著我院從檢查、診斷、治療、預后全程實現了精準化,開啟了我院精準醫療的新時代。孫義院長表示,下一步,我們將以此次開機儀式為契機,充分發揮蒙東首臺PET/CT的作用,不斷強化人員學習和培訓,加大宣傳力度,探索藥物的研發與轉化,不斷拓寬PET/CT適用范圍,挖掘其應用潛力,進一步提高腫瘤、腦和心臟等領域重大疾病診斷準確性與特異性。
副市長李艷茹在儀式上致辭,她提出,希望醫院以本次開機儀式為契機,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增強服務社會本領,繼續發揚救死扶傷的精神,更好地服務發展、服務民生。同時,繼續加強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把精準化醫療和人性化服務作為永恒的追求。
隨后,我院院長孫義與王雪梅主任共同為核醫學博士專家工作站揭牌。今后,“專家站”將通過學術講座、遠程會診、教學查房的方式,指導我院診斷疑難病例。協助我院培養專業科研人才、提供人員及技術支持、搭建技術創新平臺、聯合申報科研項目。對我院科研人員制定科研發展規劃、申報科研項目、攻關技術難題、撰寫文章等方面開展指導。
儀式結束后,與會領導和來賓參觀了我院核醫學科,并給予了高度評價。